11月29日下午,微信发布《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》的更新说明:在点对点聊天场景中,将可以直接访问外部链接,不作限制。除此之外,针对群聊场景,将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的功能。预计其它类型链接暂时不在群聊直接开放。此外,微信表示后续计划开发自主选择模式,为用户提供外链管理功能。掏出手机试了试,发现淘宝的链接,在一对一聊天中的确已经可以直接打开了!但是,发在群聊里的淘宝和抖音链接,依然无法直接打开,还是提醒你要复制到浏览器里打开:
不过,这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,至少以后别人发给我们的链接,我们不用再复制粘贴打开浏览器了,节省了我们至少两秒的时间。
但有意思的是,回本溯源,你会发现始作俑者根本不是腾讯,是阿里。据新华网报道,2013 年,阿里单方面屏蔽了来自微信的访问。

还做了个杜鹃计划 —— 让用户在微信中点击淘宝链接时,直接跳转到淘宝 App(就像之前的开屏旋转小广告一样,打开 App 时手抖一下,就强制打开淘宝京东 )。微信当然不会容忍这种严重拉低用户体验的跳转行为,立刻屏蔽了唤起协议。在唤起无法实现的情况下,淘宝又把所有在微信上打开的淘宝链接,定向到了 App 下载页。简而言之,淘宝不但不让微信用户浏览商品,还要从微信拉新人。
微信、易信、Line,包括阿里自家出品的“来往”,业界每个通信社区类 App 都会有用户发表的链接。淘宝这种强制封杀的做法,伤害了用户的沟通体验,令人遗憾。
但意气风发的阿里不光屏蔽了腾讯,还屏蔽了蘑菇街等公司。这事听起来挺不可思议的,别人给你导流量,为啥你不开心呢?
答案也简单:如果流量都从别人那里来,阿里的流量怎么卖高价?
所以这些年,阿里封杀了一大堆公司,哪怕这家公司并不直接做电商生意。当时《南方日报》就曾经以《手机淘宝封杀微信为安全还是为竞争?》为题质疑阿里这一行为的真实目的。

不过,出来混总是要还的,阿里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实力。
关闭入口不仅给中文互联网圈开了个坏头,也让自己对流量的渴求极速增长。为获得流量,阿里投资小红书、投资微博、入股分钟传媒、收购 UC。只是,这些平台的流量,在以社交为主的腾讯面前,都太弱了。就拿拼多多来说吧,短短几年时间里,就凭一个微信裂变,就已成长为超越京东、追赶阿里的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。凭借着巨大的流量,微信支付靠春晚红包,一个晚上新增的用户数量,就追平支付宝 8 年的成就。很多公司追着腾讯的屁股骂,并不是因为腾讯做错了什么。
如果别人将自家的大门紧闭,还天天来你这里“偷东西”,不让“偷”就叫嚣,你会怎么做呢?9 月 9 日下午,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开了“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”。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,要求 9 月 17 日前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,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。当天参会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、腾讯、字节跳动、百度、华为、小米、陌陌、360、网易等。腾讯对此回应称:我们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,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,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。很快,9 月中旬,就传出了微信和 QQ 部分解除限制的消息:
不过当时依然有一定的限制,仅有部分用户和部分链接可以做到在微信内打开。
一方面,肯定是各类电商商家,他们以后可以在微信中做推广营销,发出去的外链打开率肯定较以往更高。另一方面,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也获益颇多,过去被屏蔽的淘宝、天猫、抖音链接都可以在微信中打开,获得的外部流量自然也会水涨船高。最后,我们用户实际也是得利的,以前必须复制到浏览器才能打开的链接,现在在微信里可以一键跳转,省事了不少。
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或违法,请及时通知站长;转载请注明出处。